互联网反垄断元年的“冰与火” 商业模式回归互联互通

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被狠踩了一脚“刹车”。回首2021年,“反垄断”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强化反垄断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巨头频频“吃罚单”、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一桩桩标志性事件表明,互联网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一个新时代。

强监管信号贯穿全年

实际上,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反垄断工作几乎已经成为贯穿2021年市场监管的主旋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2021年,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出台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制定了统一规范,标志着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步入常态化。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13年来的首次大修。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垄断行为的规制,成为此次修法的主要内容。

为了贯彻中央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要求,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将前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直属局升级为副部级国家局,这同样体现了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巨头企业接连“吃”罚单

在释放出强监管信号后,有关部门在处罚的强度和力度上也并没有手软,巨头企业多、处罚力度大、罚款金额高成为反垄断监管新特点。

2021年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互联网领域十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12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此次被处罚的企业不乏腾讯、滴滴出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2021年7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互联网领域二十二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涉及滴滴、阿里巴巴、腾讯、苏宁等公司,对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国家反垄断局数据也显示,截至2021年11月20日,与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经营者集中等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大幅上升至110件,远高于过去五年年平均25件左右的案件数,相关行政处罚规模也大幅上升。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表示,由于头部平台企业拥有庞大的规模与体量,它们是实施垄断行为的高危群体。基于此,它们唯有严格遵循反垄断法的要求,完善自身的反垄断合规机制,才能有效避免发生垄断行为。在当前强化监管模式取代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的时代背景下,大型互联网公司实施的“杀手并购”、混合并购等收购行为无疑将面临更加科学的评估与更趋严厉的监管。

同样是在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开出了国内反垄断史上最大的罚单,“吃”罚单的仍然是一家互联网巨鳄。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作出处以182.28亿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互联网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业务版图扩张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反垄断声浪下,企业的收并购不能再无序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1月25日对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进行立案调查,并在六个月后对腾讯作出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等处罚决定。

此外,对未成形的垄断实施管制也同样重要。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第28条和《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第35条规定,依法禁止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这也是我国互联网企业首张“经营者集中”的行政禁令。

商业模式回归互联互通

近年来,平台间利用技术措施屏蔽竞争对手链接的现象屡见不鲜,也给用户造成了困扰。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一场“破冰之旅”徐徐拉开序幕。

早在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提出网络平台企业要做到“五个严防” 和“五个确保”,依法合规发展,其中明确要“严防系统封闭,确保生态开放共享”。

在2021年9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明确要求各互联网平台务实推动解决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问题。长期以来人为“设墙”、平台间屏蔽封杀的行业顽疾终将被解决,开放、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已是大势所趋。

在有关部门的督促下,互联网平台间那面坚不可摧的“围墙”终于开始出现裂缝,直至倒塌。2021年9月17日,微信对外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宣布即日起微信个人用户可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两个月后,微信再度为外部链接“松绑”,称点对点聊天场景中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目前微信可以在点对点聊天中直接跳转电商购物外部链接,并完成购买支付等流程。

近日,美团和快手也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美团将在快手开放平台上线美团小程序,为美团商家提供套餐、代金券、预订等商品展示、线上交易和售后服务等完整服务能力,快手用户将能够通过美团小程序直达。目前,美团小程序已率先完成餐饮品类的试点上线。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从背景上来看,国家对于具有垄断性质的巨型互联网平台正在不断推进反垄断治理,关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法律更具体化,立法更成熟了。

未来反垄断将走向何方

互联网长期的野蛮生长告一段落,随着反垄断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未来监管方向和重点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翟巍表示,回顾2021年的反垄断工作,首先其执法涵盖面广,涉及众多行业。它们既包括电子商务、外卖餐饮等互联网平台经济行业,又涵盖原料药等传统行业。与此同时,反垄断执法日益规范化与标准化,以指南为代表的多项反垄断规范性文件颁布生效,这有力推动了反垄断执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进程。

除此之外,国家反垄断局及各省局与各行业监管机关初步形成联动反垄断格局。例如,2021年工信部、银保监会等行业监管机关也采取了行业反垄断措施。由于反垄断司法诉讼案件数量显著上升,反垄断司法诉讼与反垄断执法已经逐步成为并驾齐驱的反垄断法“两翼”实施机制。

展望2022年,翟巍认为,未来反垄断监管将呈现科技化、常态化与持续化特征,其目标是为了“以监管促创新”与“以监管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福祉。

翟巍预测,2022年反垄断执法、司法机关可能在以下领域进一步加强监管。一是反垄断执法、司法机关可能针对“大数据杀熟” “算法共谋”等新型垄断行为设定精细化与明晰化的监管标准;二是反垄断执法、司法机关可能采用更具科学性、穿透性、前瞻性的新型监管工具与手段;三是由检察机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主导的反垄断公益诉讼案件将日益增多;四是数据驱动型的垄断行为可能成为反垄断监管重点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则认为,未来反垄断监管的范围或许也会更加广泛,不再仅限于平台垄断、“二选一”等。随着新的商业行为和商业模式的出现,“垄断”的定义和范围也会随之变化。从监管手段来看,未来可能更偏重于信息技术治理,包括智能监管等,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和系统也将对反垄断领域的举证和执法起到促进作用。(记者 祖爽)

关键词: 互联网反垄断 “冰与火” 商业模式 互联互通

推荐DIY文章
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
穿越湖海!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船”用
vivoXFold+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
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
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
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
it